(一) 農業基礎設施以及科技創新有待完善
農業基礎設施的完善與否決定著農業生產效率的高低。目前, 地方政府不重視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 其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力度不能支撐農業的健康發展。與此同時, 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科技創新能力不足, 農產品生產效率低下, 難以形成規?;a。另外, 農業科技也缺乏各級政府的財政資金支持, 這種現象導致了農業科技人才的流失、農業科技創新力低等問題, 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經濟的發展。
(二) 農業經濟管理體制建設表現出滯后性
從古至今, 我國農村地區的經營管理模式大部分以小農經濟為主,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 小農經濟的管理模式不適應現代農業大規模作業的要求。結合我國目前的農業環境來看, 我國的農業發展受地理環境、氣候條件、自然災害等因素的影響, 農業發展水平較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此外, 農業生產中龍頭企業的發展缺乏動力, 很難實現農業產業的集約化發展。當下, 我國農業生產企業的發展水平較低, 農業生產的牽引力不足, 這極大地束縛了農業經濟的發展。我國農業生產企業的發展規模大多偏小, 很難與當地的農戶建立起密切的業務關聯度, 很難形成利益共贏、風險共擔的農業發展機制。因為農戶從農業生產企業得不到合理的利益, 因此, 農戶對農業生產企業缺乏信任, 彼此間沒能建立起合作共贏的生產合作關系, 很難形成企業帶動農業發展的集約化模式。
(三) 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多, 農業生產缺乏動力
現階段, 我國農村的剩余勞動力越來越多, 且從事農業生產的人主要是農村的留守老人或農村婦女。此外, 農產品骨干生產者的身份發生變化, 即由農民轉為市民, 導致土地資源的大量閑置。近年來, 受氣候惡化、自然災害、土質惡化等外在因素和農民農業生產缺乏技術指導的雙重影響, 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遭到嚴重打擊, 家中重要勞動力越來越向往穩定的收入來源, 因此很多人逃離農村, 外出打工, 由農民轉為市民, 造成大量土地閑置, 土地資源浪費嚴重。另外, 目前我國農業作業缺乏專職農民, 農業生產者的農業生產科學知識缺乏, 缺乏農業技術指導, 導致農業生產缺乏科學的發展方向。
(四) 農村金融體系和產銷聯合機制建設效率低下
在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 我國傳統農業的發展模式正朝農業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方向努力, 這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求農業的產業結構要進行升級。目前, 我國農業經營管理者在金融體系方面還沒有系統規范的安排, 制約了農業產業的結構升級。因此, 雖然我國政府現階段制定了很多的惠農政策, 但是由于農業金融體系的發展水平低下, 難以充分發揮其效能。除此之外, 農業經營管理者由于缺乏科學的規劃, 沒有建立起適宜本地特色的農產品產銷聯合機制, 進而導致技術難以通過產銷聯合機制轉化為農業農民收入的增加和農業生產力的提高。